浏览量:

科学开展库位规划工作

科学开展库位规划工作

科学开展库位规划工作
    马上咨询

    前言
     
    在仓库投入使用初期,就应该开始货位规划与调整。原因是,无论起初的货位规划如何完美,不断改变的经营环境最终会导致目前规划不再适用。
     
    在仓库日常运作中,经营性的事项改变现有货品摆放格局的情况时有发生,还要兼顾消防规定,日复一日,货位合理分配与调整被渐渐淡忘,这正是众多物流中心总是到仓库不够用的原因。而此时再进行货位的重新规划,其调整工作经常是艰巨的。
     
    无论是着手建设一座新仓库,还是想办法改善现有仓库的货位布置,合理的货品摆放方法都是既能节省投资,又能理想地提高仓库效率的有效手段。
     
    规划库位的价值
     
    按照合理的拣货顺序放置货品,可以减少拣货人员数量;
     
    对应货位规格,分配相应数量的单元化货品,可以减少补货人员数量;
     
    平衡操作者的工作量,可以缩减作业周期、改善工作流程;
     
    将容易混淆的货品分配到不同的拣货区,可以提高拣货准确率;
     
    以人机工程学理论规划货品最佳摆放位置,可以避免作业伤害;
     
    在拣货路径上,将重量货品规划在前端、怕磕碰的货品在后端,可以降低货品破损;
     
    按照货品高度分配货位,在拣货中实现货品分层紧密码放,可以提高托盘码放效率,提高货车车厢利用率;
     
    通过调整仓库布置、提高空间利用率,可以推迟或避免再建投资;
     
    发货品分类码放,可以减少物流中心用户端的二次分拣工作量,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
     
    开启货位规划的步骤
     
    为了保证效果,在调整货位之前,有几项准备工作需要分步实施。
     
    包括:选择货位规划策略、明确货位规划目标、数据收集和货位规划需求分析工作。
     
    (1)明确目标
     
    无论面对任何货品与货位规划项目,明确工作目标是第一项工作内容。明确目标可以避免后续工作的弯路和反复,目标不明确,很可能在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发现方向走错了。
     
    目标分两方面--效果性目标和限制性因素。效果性目标通常以货位调整后的作业效率改善指标来定义。效率改善指标通常包括缩短行走距离、减少补货工作量、平衡操作者工作量、提高拣货效率等。
     
    限制性因素指货位规划与调整中必须考虑的事项,通常满足这些限制性因素要以损失仓库作业效率为代价。这些因素包括,货品重量、货位大小、拣货准确率要求和物流中心用户端的作业效率保障等。效果性目标通常以货位调整后的作业效率改善指标来定义。
     
    一旦明确了上述目标,应该将其进行优先性排序。举个例子,货位规划与调整的最基本原则是按照货品的物流动性确定该货品货位与收货区/发货区的远近位置。但是,通常这还不是最优先的考虑因素。
     
    因为,尽管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减少拣货的行走距离,但是,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应该加以一并考虑。如果不考虑诸如货位能力、货品重量、分类存放要求和货品尺寸等因素,虽然通过减少行走距离可以赢得相当的作业效率,但同时也可能带来搬运路径阻塞、货品破损、补货量大和作业安全性差等不良后果。
     
    因此,当考虑某个目标性因素时应该兼顾对其他仓库作业的影响。例如,对于办公设备分销物流中心,就必须充分考虑货品的码放顺序。
     
    比较其他目标性因素,防止货品破损应该是该类物流中心的最高目标。在拣货作业中,要将重货品、不怕磕碰的商品,如坐垫等(尽管该商品的周转率可能不高),码放在托盘货物的底层;再上一层可以考虑纸张或其他整箱商品;易破损商品,如文具架、计算器等,则应该在拣货中码放在托盘货物的最上层(尽管这些商品的物流动性很高)。
     
    相应地,拣货区的货位规划顺序应该按照以上要求确定货品先后顺序,通过合理码放保证商品质量。换一个角度,在易破损类别的货品中,进行货位规划时也应该兼顾各自的周转率以选择合适的货位。
     
    (2)数据收集
     
    明确规划目标后,选择和收集规划分析数据是第二项工作。规划目标决定了应该收集数据的内容。数据应该包括货位特性资料、货品需求资料和产品文件。
     
    以下是数据分析可能用到的一些基础性数据:货位身份信息、货位类型(如储存货位或拣货位)、储运设备类型(如托盘、通廊式货架、平面堆放方式等)、拣货设备类型(如托盘流力货架、纸箱流力货、货位深度、货位承载能力。

    从WMS或ERP,可以直接下载订单或发货文件取得货品订单信息。通常,为了摸清货品需求的季节性变化规律、SKU长期增长/淘汰变化等物流特性资料,该类文件的时间跨度应该在几个月、以至于一年以上。以上信息资料也是选择整盘、整箱或拆零拣货策略的重要依据。
     
    (3)需求分析
     
    数据收集工作结束后,第三项工作内容是物流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每种货品的拣货和补货属性。需求分析的第一步是分析每种货品的发货数量和拣货方法。

    分析方法是,将每个订单的行项分解为整盘拣货、整箱拣货、和拆零拣货类别。进而,将所有SKU进行ABC分类,A类货品周转率最高、C类货品周转率最低。通常,A类货品只占总货品SKU分布的10~20%,而恰恰是这小部分规格的货品占到总发货行项数量的70~90%。
     
    接下来的工作是为不同货品定义合适的拣货设备。首先,利用上文提到的数据分析资料计算出每种货品的单元化补货量、确定货品周转率。该周转率是选择拣货设备的依据。

    如果某货品每天需要两个单元的补货,其货位应该比每天只需要一个补货单元货品的货位大。最后,需要统计每种商品的受订次数,确定货品的"动碰数"。货品的日/周/月受订次数是决定具体拣货位置选择的依据--具有较高"动碰频率"的货品应该对应最适合高频次拣货的货位。
    南京大鹿智造-面向制造业提供仓储整体解决方案
    咨询电话:13685133739(郭经理)
    本站使用百度智能门户搭建 管理登录
    苏ICP备 20020509号-1 苏ICP备 20020509号-1
    联系我们
    业务咨询
    郭经理:13685133739

    微信公众号
    使用微信扫一扫关注
    在线客服
    专业的客服团队,欢迎在线资讯
    客服时间: 9:00 - 21:00